忻州市,山西省地级市,古称“秀容”,简称“忻”,别称“欣”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,北隔长城揽云朔,南界石岭通太原,西带黄河望陕蒙,东临太行连京冀,辖14个县(市、区),总面积2.5万平方公里,是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市。 [75]
忻州市拥有佛教圣地五台山,“九塞尊崇第一关”的雁门关等知名旅游景点;拥有“摔跤之乡” [3] 、"中国八音之乡" [4-5] 、“中国杂粮之都” [6] 、“双拥模范城” [7] 、“中国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百强城市” [8-9] 、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—代县”、“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城市”、“国家智慧城市”等城市名片 [10-11] 。2017年6月,忻州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。 [12-13] 2018年12月13日,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。 [14] 2020年10月10日,入选全国文明城市。 [15]
截至2018年末,忻州市下辖1个市辖区、1个县级市、12个县,另设有1个风景区 [16] ;截至2021年5月,忻州市常住人口2689668人 [17] 。
截至2021年末,忻州市常住人口266.3万人。2021年,忻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4.4亿元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290元,按2021年平均汇率计算为7795美元。 [84]
1949年9月,境内辖县属忻县专署的有忻县、定襄、阳曲、代县、繁峙、崞县、五台、静乐、宁武等9县;属兴县专署的有兴县、岚县、岢岚、五寨、保德、河曲、偏关、神池等8县。1952年6月,撤销兴县专员公署,其所辖兴县等8县划归忻县专署。1954年上半年,各县撤销部分区的建制,建立乡镇。1956年4月撤销所有区的建制,实行乡镇制。
1958年秋,各县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,公社的范围相当于原来的乡镇。初期,公社下辖管理区,管理区下辖生产小队。1958年12月,境内各县均属忻县、雁北专署合并后的晋北专署,崞县改称原平县,忻县、定襄合并为忻定县;代县、繁峙合并为繁峙县;神池、岢岚、五寨合并为五寨县;静乐与岚县合并为静乐县;河曲、保德、偏关合并为河曲县。1959年7月至1961年4月,忻县、定襄、代县、繁峙、河曲、保德、偏关、神池、兴县、五寨、岢岚、静乐、岚县先后恢复原建制。1961年9月撤销晋北专署,分置忻县、雁北专署,忻县专署辖忻县、原平、定襄、五台、代县、繁峙、宁武、神池、五寨、岢岚、保德、河曲、偏关、静乐、兴县、岚县共16个县。1961年后,公社下辖生产大队,生产大队下辖生产小队。
1967年4月成立忻县区革命委员会。1969年9月改为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。
1971年4月静乐县之娄烦置娄烦县,划归吕梁专署(后归太原市)。兴县、岚县划归吕梁地区。1978年5月,撤销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,设忻县地区行政公署。1983年7月忻县改为忻州市,改称忻州地区行政公署,辖区未变。1993年6月,原平县改称原平市。1984年8月,各县撤销社队建制,再次实行乡镇制,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,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。根据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,忻州地区行署于1992年9月成立了忻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,1989年8月25日成立了五台县风景名胜区政府。
2001年1月,忻州撤地设市,由省派出机构成为一级地方政府。忻州市(县级)改称忻府区。忻州市现辖1区1市12县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、忻州、原平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。1区:忻府区,1市:原平市,12县:定襄、五台、代县、繁峙、宁武、静乐、神池、五寨、岢岚、河曲、保德、偏关。全市有6个街道办事处、185个乡镇(59镇、126乡)。4888个行政村。市政府驻忻府区。 [20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