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园林,大伙儿首先想到的特定是颐和园、承德避暑山庄等,但这些在新绛这座园林面前都有一大“遗恨”,那就是“太衰老”。 新绛之美,美在绛守居园池。这座园林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隋代州府园林,是我国现存履历最久的园林。新绛之奇,奇在绛州大堂。绛州大堂是我国眼前保存最齐全的三座州衙大堂之一。 绛守居园池挨着绛州大堂和绛州三楼,一公里内竟然有三座“全国文保”,这让新绛这座全国履历文明名城在山西也是独占鳌头。
“卧牛城”距今千年
新绛古称 “绛州”,位于山西省西南部,
临汾盆地西南边缘,北靠
吕梁山,南依峨嵋岭,汾浍二河穿境而过,南北低中间低,是
运城盆地的一部分。新绛是一座履历悠久的古城,春秋时曾为晋都,一直是山西南部的政治、经济、文明中心。隋开皇三年(公元583年)州治从玉璧迁至今县城处,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履历。
新绛古城因形似卧牛,被称为 “卧牛城”,一条大街纵贯南北为牛脊,上下62巷为牛肋,南北两个城门南为嘴北为臀,南门内东西天池为牛眼,北部唐塔为牛尾。整座城池的建筑款式不同于闻名县城的“方城十字,对称中轴”,所有建筑皆依自然地势修筑而成。现在,依然损伤地保存着唐代的形制。
绛州大堂 新绛之奇
就像三晋大地的很多名城一致,新绛的每寸土地都写下了悠远的履历变化。瞭望新绛城,从西至东,绛州三楼、绛州大堂、唐代宝塔,雄踞低垣之上。通过巧妙地使用空间,创造出活泼的城市轮廓与风貌。
新绛之奇,奇在绛州大堂。绛州大堂位于新绛县城西低垣之上,是我国眼前保存最齐全的三座州衙大堂之一。大堂始建于唐代,面阔七间,进深八椽,单檐歇山式瓦顶。大堂低大宽阔,中心有一块已碎裂成多块的“鱼儿跪堂石”,意为鱼儿喝水各凭良心。1000多年来,这里一直是州府衙门的正堂。
绛州三楼 重要标记
黄昏时分,沐着富丽的霞晖夕岚,钟楼、鼓楼、乐楼构成了一帧绝美的剪影。在绛州大堂前,依地势低低,“品”字形三足鼎立,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绛州三楼。
乐楼最低,为昔时唱戏的舞台,虽已破败,仍不得不承认它的古朴华美。
鼓楼建于元至正年间,石基砖墙,三重檐歇山顶,覆以琉璃筒瓦,整座建筑气焰雄伟。连接鼓楼和乐楼的七星坡,俗称“衙坡”,坡面嵌着七颗石星,呈北斗七星状。相传古时子夜时分,可看到七星坡的石星发光。
钟楼内悬金代天德三年铸造的万斤大铁钟,钟声婉转,静夜可传数里。
绛州三楼因势而建,与近代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及龙兴宝塔遥相呼应,是古绛州的重要标记。
绛守居园池 现存最早
提到园林,你首先会想到哪个?是苏杭地域的苏州园林,是颐和园、承德避暑山庄等北方皇家园林,还是岭南园林?这些大伙儿熟知的园林,虽盛名在外,但修筑年月都集中在明清时期,相比新绛这座鲜为人知的园林——绛守居园池,它们都“太衰老”了。绛守居园池不仅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隋代园林,也是中国北方地域最古老的园林之一。它始建于隋代开皇十六年 (公元596年),距今足有1420年履历。它历经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六个朝代的添建和修缮,是眼前国内有据可查的、尚有遗迹可寻访的最古老的名园。
从隋唐时期的“自然山水园林”到宋元时期的“建筑山水园林”,直至明清时期的“写意山水园林”,它一脉相承形成我国北方园林的奇异面貌,涌现了各个时期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特色,具有极低的文物价格和园林艺术价格,可以说是中国乃至天下园林发展史上的“明珠”。
这座园林被当地人称为 “隋代公园”“新绛公园”“居园池”“莲花池”等。为什么嚷绛守居园池?绛,指的是绛州;绛守,指的是绛州太守。在唐朝之前,这里的建制较为低,特设了州府,最低长官就是太守;而“绛守居”指的就是绛州太守居住的意思,如此单纯!
亭榭楼阁 错落有致
园池自唐代以来屡经修复,形成现在的春、夏、秋、冬四个景区,名木繁卉分植其中,穿筑其间的是虎豹门、回莲亭、回莲池、半亭、香亭、嘉禾楼、望月台、宴节楼等景观。园池内曲径通幽,古朴典雅,景物怡人,亭榭楼阁,错落有致。咫尺园林将游客带到了写意的山水画中。
园中有五个亭轩、一个堂庑和一个入园门,建筑形制都很简练明快。水从西北处注入园池,形成悬瀑,喷珠溅玉。水池中的子午桥贯通南北,桥中有一亭名曰“洄莲亭”,低低挺立,远望如观蜃景闻名。池边芳草、蔷薇、翠蔓、红刺相映成辉。池南是井阵形的轩亭,周以直棂窗的木制回廊,“香亭”居中鳌立,与太守的寝室相通。池西南的“虎豹门”与州衙相通,左壁画“猛虎与野猪搏斗图”,右壁画“胡人训豹图”。
池的东西分别建有“新亭”和“槐亭”。东流的渠水穿过“望月渠”,流到止境便是柏枝舒展、浓荫密布的“柏亭”。正东是“苍塘”,西望水面,倒映在水中的梨树林波光粼粼。正北是横贯东西的“风堤”,倚渠偎池,观看池南亭榭的栏杆楹柱倒映水中,颜色斑驳。
“苍塘”西是一片浓密的梨林,这里嚷“白滨”,每逢梨花盛开,如素衣女郎翩翩起舞。
园池有着丰富的文明积淀。唐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岑参、范仲淹、欧阳修、梅尧臣等都曾到此咏诗作赋,留有大度的文墨名联。北宋大政治家、文学家范仲淹有“静境合通仙,消阴不知暑”的佳句夸奖园池。(卢亚)
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