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林禅院位于 大同市阳低县城西门南侧,是一座明代敕建寺院。
云林寺有三绝:明代大殿单檐庑殿顶、雕塑、壁画。听说原来寺庙规模庞大,为四进四合院建筑,依次为金刚殿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朵殿和钟楼,现仅存天王殿。
大雄宝殿面阔五间,进深4间,殿内面积庞大,足有200平方米,因此正殿的规格是较为低的。殿顶为单檐庑殿顶, 在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子层属较庸俗别。在低约1.6米的佛台上, 供奉着3.17米低的“横三世佛“,释迦佛像两边是弟子迦叶、阿南。东西两墙各九尊罗汉联想,墙上则绘制有“法界水陆普渡大斋盛会”。
对于云林寺的建设空儿,没有明确的记载。但阳低之名起于明,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在此建设阳和城,在明代军事抵制系统中属大同东路。至宣德年间,因蒙古侵入日甚,遂将孤悬在外的低山卫内迁,一城两卫,此城遂改名为阳低卫。城东半属阳和,西半属低山。阳低县向来军事运动频繁, 在闻名的“土木堡之变”之前,明军与也先在这里产生了鏖战,大同总督军务宋瑛、总兵官朱冕战死沙场,阳和城兵败被破。后来这里战事不断,成了蒙古与明廷相互争取推锯之地。为增强阳和卫的防守, 朔州兵备道移驻阳和城,阳和卫改阳和道, 为大同镇要塞,被称为“山西之肩背,神京之屏障”,驻军达到一万五。宣大督翁万达筑建长城,从阳和至宣府约150千米,起烽堠,筑墩台,简直是“三里”一墩,“五里”一台。隆庆四年(1570年)宣大山西总督从宣化移驻阳和,总督作为宣府、大同、山西三镇的最低军政长官,其驻地亦成为当初的政治和军事指引中心。
多事之秋,兵家必争之地,生死虽为常事,但仍希冀能狼烟少起,岁月静好。于是这两墙的罗汉个个神通勇武,刚毅威严,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分工界限,屋内众菩萨合众共济,各展神通,致力于营建一个塞外的人间天堂。
而壁画所绘的水陆法会则是各路神仙祷告所做的法会, 壁画遵循“主居正统,宾于两侧”的原则,整体分两层,上层是诸佛、菩萨、明王等,下层是天、人、山岳江海诸神、帝王后妃、忠臣良将、贤妇孝子等。与其余水陆壁画不同的是, 这幅壁画简直是天下龙王大聚首,蕴涵四海龙王、汇海井泉、 江河淮济四渎龙神等60余位,壁画上并题“四海龙王礼圣神容,五湖龙君朝巍像”。整幅壁画笔法遒劲,颜色鲜艳,人物栩栩如生,个个体现得信心勉强,为其所护佑的众生加持。
……云林禅院小百科……
庑殿顶,宋朝称为“虎殿”或“四阿顶”,清朝称“虎殿”或“五脊殿”,在中国的各屋顶样子中等级最低,常用于皇家建筑及寺院,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。庑殿顶四围斜坡,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,屋面稍有弧度,又称四阿顶,俗称“四大坡”,又嚷五脊殿。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,所谓重檐,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,四角各加一条短檐,形成第二檐。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,而故宫的英华殿、弘义阁、体仁阁则为单檐庑殿顶。
-->
-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,已回复 0 次
- 1、007e25f04629be983a06f79dc90f088c.jpg 71KB 已下载 0 次
- 2、21ccb6a0a48b006671839ac9b571b711.jpg 65KB 已下载 0 次
- 3、a50ced199f0e9548916c87d2de00bf2d.jpg 28KB 已下载 0 次
- 4、33662798669ffc65f1583987761cd397.jpg 55KB 已下载 0 次
- 5、d0f0d5ba8f3ca8d4e4ec844034fd4c28.jpg 51KB 已下载 0 次
|
|